春暖花開,候鳥北歸。在江西鄱陽湖大批白鶴陸續北歸之后,首次造訪福建石獅的白鶴也踏上了北歸的旅程。3月16日,記者在石獅濕地公園記錄下了這只白鶴北歸的影像,后續兩日觀測未再見其蹤影;泉州市觀鳥專家初步判斷,這只白鶴已啟程北上。從1月14日算起,這只白鶴在石獅濕地公園駐留了62天。
白鶴鳴叫著從濕地公園騰起,向著遠方飛去
2020年11月16日,觀鳥志愿者在石獅濕地公園觀察到白鶴。這是福建省第一次用影像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、瀕危珍稀鳥類白鶴,改寫了“白鶴不入閩”的觀測歷史。2021年1月14日,這只白鶴再次出現在石獅濕地公園,從這一天起,本報記者每日前往濕地公園,記錄其在石獅的美麗身姿;期間,白鶴偶有飛離,但每天都能見上一回。
“鄱陽湖首批白鶴已啟程北歸!”3月14日,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愿者委員會主任委員、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發來信息,委托本報記者密切關注石獅濕地公園白鶴的行蹤。從本報記者觀察情況看,3月份以來,隨著氣溫逐漸升高,這只白鶴上午進食時間在減少,不時發出“嗝——嗝——”鳴叫聲,太陽升高后,飛離石獅濕地公園,但在下午又能見到。這樣的變化,也預示著,石獅白鶴的歸期越來越近了。
3月16日上午9時30分,記者繼續前往石獅濕地公園觀測白鶴。白鶴駐足于藕田,不時發出鳴叫聲,時而伸長脖子,時而梳理鶴羽,蓄勢待發;記者屏住呼吸、目不轉睛,相機鏡頭不敢離開白鶴。10時46分,白鶴突然伸長脖子,展開雙翅,雙足依次迅速向前蹬起,幾步之下,一躍而起;它在濕地公園上空來回飛翔,盤旋上升,依依惜別;隨后,飛行高度不斷提升,接近十分鐘后,白鶴往泉州灣方向飛去……
這或許是今年春天白鶴在石獅留下的最后身影!3月16日下午及3月17日、3月18日兩天,本報記者連續前往觀測,均沒見到白鶴。吳軻朝初步判斷,“石獅濕地公園白鶴已踏上北歸之旅”。分析依據有三個方面:一是結合早年救助的白鶴身上所攜帶的GPS反饋的遷徙路線信息,在江西鄱陽湖越冬的大批白鶴已陸續北歸,目前最遠的已到達吉林與黑龍江交界處;二是石獅濕地公園這只白鶴近期多次飛離濕地公園,飛行半徑不斷拓展,為長距離飛行熱身、定向;三是近期石獅氣溫持續高于20攝氏度以上,已不適合白鶴棲息,必須向北而歸。從飛行軌跡上預計,這只白鶴很有可能先飛往江西鄱陽湖,與“大部隊”匯合后北遷,到吉林鎮賚、松遼平原、松嫩平原等地停留一二十天時間,然后再次啟程,一路奔向它們的繁殖地西伯利亞。
“一只鶴牽動一座城!”3月18日,《福建日報》以此為題整版報道了白鶴駐留石獅以及背后的故事,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。從1月14日白鶴駐留石獅開始,泉州、石獅觀鳥愛好者、攝影家、記者以及廣大石獅人民,持續關注保護這只瀕危珍鳥,釋放友善、許下期盼?;蛟S是心有靈犀,這只白鶴在石獅越了冬、過了春,給石獅留下了“仙氣”,與石獅人民“和諧共生、美美與共”。借由白鶴,石獅濕地公園登上了央視等中央級媒體,令生態石獅再次名聲在外。
守護好生態,才有好期待,對于這只北歸的白鶴,我們只愿,來往莫相猜,年年還復來。定居在石獅的意大利攝影師艾羅斯,當日與記者共同見證了白鶴北歸,他在“泉州觀鳥學會”微信群用英語分享道,“這是一種美麗的生物,我們希望下一次在這里見到的是一對伴侶,一對美麗的白鶴。”
(記者茅羅平/圖林恩炳/文)
原標題:白鶴北歸 惜別石獅 1月14日起駐留石獅,3月16日展翅北歸,62天本報記者連續觀測記錄